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不敢吃太多的油炸食品的,主要是因为油炸的食品比较容易出现致癌物的,但是一般油炸食品的味道又是比较好的,那么我们日常在家的时候如何去除致癌物呢?
控制油温,缩短煎炸时间。煎炸时油温越高,产生的有毒和致癌物就会越多。煎炸时温度控制在160—180摄氏度比较理想,此时冒油烟很少,食物丢进去后会大量起泡,但不会马上变色。如果已经大量冒烟,或者食物变色太快,说明温度过高了。
及时清理油内杂质。油炸食物时,经常会有小渣滓或碎屑留在锅里,它们经过长时间反复煎炸,会发黑变糊,产生很多有害物质,一旦附着在食物表面,被食用后会危害健康。因此,油炸食物时要准备一个网眼非常细的小笊篱或漏勺,及时捞出油里的杂质。
水煎法省油又健康。超市里有许多裹着煎炸粉的半成品,如鸡米花、鸡排等,加工这类食品时,不妨抛弃油炸法,试试水煎法。具体做法是,在锅底放一点点油,加一勺水,利用蒸汽把食材熏热、蒸熟,水分蒸发后,少许油会把食材底部煎脆。水煎法做出的食物,下脆上软,外香里嫩,口感一样很好,但脂肪含量却并不高,较为健康。
搭配绿叶菜一起吃。吃油炸食物时,要把量控制好。如果一餐中有一道菜是油炸的,其他菜就要清淡少油,最好是凉拌菜、蒸菜、炖菜等。绿叶菜中含大量叶绿素和抗氧化物质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炸食物中致癌物的致突变作用。
炒完菜后马上刷锅。炒完一道菜后,一定要先把锅刷干净再炒下一道菜,因为黑色的锅垢反复受热后,会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,对健康造成威胁。此外,不要使油长时间处于烧开状态,因为当食用油加热到270摄氏度以上时,油烟中会含有大量苯并芘,吸入后容易增加人体患肺癌风险。炒完菜后,别急着关抽油烟机,最好再持续开20分钟左右。
不要把“非油炸食品”和“健康食品”划等号。很多非油炸食品为了增加酥脆口感和香味,会添加大量人造奶油、起酥油等,脂肪含量并不低,钠含量或糖含量也不低于同类产品。很多虾条、烤薯片之类的非油炸膨化食品,脂肪含量都在15%以上,有的甚至会高达30%,比起油炸食品来毫不逊色,并不值得推荐。
油炸食品中的危害
以前我们只听说过,油条中的铝会让人变傻,现在知道,假如炸油条的油不合格,也能让人致癌。
(一)千滚百沸的油中富含丙烯酰胺
如果注意观察的话,我们会看到,市场中炸油条、油饼的油早已看不出油的清亮,而是黑得如同废机油。这种已分辨不清颜色的油有什么危害呢?答案是:其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——丙烯酰胺。
卫生部曾发布公告列出了丙烯酰胺含量较高的食物名单,排第一位的是薯类油炸食品,第二位是谷物油炸食品。油炸的谷物食品在我国很普遍,包括油条、油饼、油炸糕点,还有油炸方便面。第三位是谷物类烘烤食品,另外速溶咖啡、大麦茶、玉米茶也含有丙烯酰胺。
(二)劣质油贻害无穷
说完了油里的丙烯酰胺,我们还要重视另一个问题:炸油条和油饼的油是什么油?
“地沟油”的大名想必许多人都听说过。所谓“地沟油”实际是一个泛指的概念,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通称。地沟油极不卫生,过氧化值、酸价、水分都严重超标,其毒害非常大,根本不适于食用。一旦食用,其中的挥发物及醛、酮、内酯等物质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,引起食物中毒,甚至致癌。有研究发现,“泔水油”中的主要危害物——黄曲霉素的毒性是砒霜的100倍。
尽管现在多数人都知道油炸食品有害,但面对多年的饮食习惯和美味的诱惑,完全放弃它们几乎不可能。唯一的办法是“食之有度”。
首先,选择有卫生许可证的正规摊点购买油炸食品,这些摊点的卫生条件比“游击摊”更有保障。
其次,丙烯酰胺虽然可能致癌,但需要达到一定的量,所以少食油炸食品,远离垃圾食品,就可以有效地降低丙烯酰胺的潜在毒性。
消费者要学会鉴别食用油的真假、优劣,一般通过看、闻、尝、试、听、问六个步骤进行鉴别。
一看:正常的食用油清亮有光泽,而地沟油则浑浊黏稠,色比较暗,而且有沉淀物。
二闻:正常的食用油有香味,而且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,地沟油则有异味。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,双手合拢摩擦,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。有异味的油,说明质量有问题。
三尝:用筷子取一滴油,仔细品尝其味道。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,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,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。
四试:正常食用油的沸点高于地沟油。食物下锅后,如果是用正常的食用油,食物马上会沸腾,说明此时温度很高。而地沟油因为沸点太低,虽然看起来已烧热,但食物下锅后要等较长时间才有反应。
五听: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,涂在易燃的纸片上,点燃并听其响声。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;燃烧不正常且发出“吱吱”声音的,说明水分超标,是不合格产品。
六问:问商家的进货渠道,索要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测报告。因为,有些地沟油在经过粗加工之后再精加工,其外表颜色和味道已很难直观地辨认出来。